2018年9月18-20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水稻研究所联合主办、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承办的“2018年全国水稻优异种质资源现场展示与学术交流会”在安徽合肥举行。作科所所长刘春明、安徽农科院副院长李泽福研究员出席了会议。会议通过学术交流和水稻优异种质资源的展示,为从事水稻种质资源、育种和种业的相关人员提供了相互交流与资源共享利用的良好平台。
现场会展示了320余份水稻优异种质资源。这些优异种质资源是在过去初步鉴定评价的基础上,于2016-2017年通过7个生态鉴定点异地精准鉴定与抗病虫性、抗逆性等22个鉴定点的精准评价,从5680份材料中筛选出的优异种质,具有温光反应迟钝、优质(直链淀粉含量低、口味佳等)、抗病(稻瘟病、南方黑条矮缩病、纹枯病、稻曲病等)、抗逆(冷、旱、盐、热)、耐直播、耐低氮、高光效、低镉积累等优异特性。与会代表详细了解了水稻优异种质资源的田间种植、栽培管理与优异特性等相关情况,并根据育种研究需要,现场递交了需要的水稻种质清单,主办单位拟于今年12月份统一将这些材料邮寄给各用种单位。会上,作科所韩龙植研究员、徐建龙研究员等5位专家分别还分别就水稻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水稻分子育种、水稻表型组学技术等做了学术报告。
刘春明指出,作科所组织全国水稻种质资源优势研究单位,联合攻关水稻种质资源研究,建立了水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保护、精准鉴定、种质创制等技术体系,2000年以来收集与编目入库1.8万份水稻资源,全面提升国家种质库水稻种质资源保存数量与质量,使栽培稻资源保存数量增加26%,水稻保存总量达到约8.5万份。2000年以来繁殖更新水稻种质资源7.5万份,提供利用15万份次,为150余个品种的培育提供了支撑,新品种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超过3亿亩。
刘春明表示,水稻种质资源是育种和新基因发掘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种业健康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回顾我国水稻育种的发展历程,每一次水稻品种的重大突破都与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有着密切相关。作科所将一如既往支持水稻种质资源工作,营造更加开放的资源共享平台,积极主动地为水稻育种、种业和基础研究提供遗传背景清楚的更丰富的优异种质资源,为国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加会议的还有来自全国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65个科研院校和企业的从事水稻资源、育种和种业的150余名代表。